中新网江西安义11月30日电 (巫发阳 徐悦)揉面团、甩面条、面汤熬制……近日,江西南昌市安义县西北拉面店与“洪石榴”志愿服务队接连来到安义县长均乡、东阳镇等乡镇开展民族团结“爱心拉面”下乡爱心公益活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端上餐桌,传递出民族团结的幸福和温暖。
活动现场,拉面师傅现场展示起了拉面手艺,圆滚滚的面团在手中两三下就变成了细长的拉面,在“洪石榴”志愿者们行云流水的配合协作下,揉面、拉面、煮面、装碗……长均乡白沙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内很快便香气四溢,一碗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被端上了村民们的餐桌。
“吃着这热乎乎的拉面,不仅胃暖,心也暖,真的感觉太幸福啦。”“你们真是太用心了,味道好极了,很感谢你们专程过来给我们拉面!”白沙村的老人们品尝完拉面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笑着为爱心拉面和志愿者们点赞。
图为安义县西北拉面店与“洪石榴”志愿服务队正在为村民盛拉面。(资料图)安义县委统战供图
据了解,民族团结“爱心拉面”下乡活动是由安义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西北拉面店和“洪石榴”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爱心拉面”活动体现了安义县融洽的民族关系,也是安义县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一个缩影。
安义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义县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先后打造了“洪石榴”之家、“洪石榴”志愿服务队、“洪石榴”孵化基地等“洪石榴”系列项目,拓宽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的渠道,并协调有关部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解决创业就业、经商务工、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达到了有场所、有窗口、有队伍、有服务、有宣传的“五有”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安义县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完)
中新网西安11月30日电(张建龙 石芙蓉)从陕西神木出发,在进入孙家岔镇的路上,不断看到这座因煤炭而兴的陕北重镇,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富民产业上努力探索创新产生的变化。
图为孙家岔镇上的农田。张建龙 摄
孙家岔镇位于神木市北部,距离市区31公里,这里交通路网发达,有铁路、公路煤炭运输专线,神朔铁路、杨陈公路纵贯南北,红柠铁路、店红公路横跨东西。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非煤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近年来,随着神木市委、市政府提出“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的战略部署,孙家岔镇党委、镇政府通过走访辖区企业,征集村民意见,创新走出一条村企合作结对实现高科技智慧农田的新路子。
其中,孙家岔镇柠条塔村与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是村企合作结对的典型范例。
一直以来,柠条塔村存在种植品种单一,土地分散、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为了让村民有长久发展的致富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受益,该村的村企结对重点项目为在考考乌素河旁建设高标准智慧农田。
据悉,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流转沿线4个村组2000余亩土地,由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建设智慧农业基地,预计建成智能温室1座,日光温室15座及大田1900亩。
当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通过村企结对完成土地流转,先行平整土地850亩,其余项目预计在明年底全部建成。同时,附近村民不仅有一笔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在智慧农业基地就业实现增收。
根据初步协议,智慧基地产出的农产品,将主要供给合作的企业,确保开始阶段的销路,再逐步创建孙家岔镇的品牌,向市场推广。在村企合作中,村子成为企业的后勤基地,企业采购的农产品质量也有保障,最终实现双赢。
近年来,孙家岔镇党委、镇政府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煤炭产业为核心支撑、非煤产业为战略接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中,推广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引领、民众参与的良好互动,建立起一批可持久发展的示范性产业。
据统计,202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00元,综合实力位列西部十强镇第五。下一步,孙家岔镇将继续依照神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全力以赴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精准实施,为村民宜居、增收保驾护航,不断探索适合镇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完)